找到相关内容8346篇,用时25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用西方政治学来看佛教关于政府起源说法

    用西方政治学来看佛教关于政府起源说法   作者:庄朝晖  在《长阿含经》《世本缘品》中记载了地球上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简史。以下,我们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过程。   一开始,众生食地味、地皮、...。这个契约订立,与卢梭政治学说很有相似之处。不同之处是,卢梭认为政府起源是倾向保护富人,而这里并没有这种说法。另外,平民并不是将自己全部权力、全部财产一并完全交给共同体。   9.直接民主...

    庄朝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3358864.html
  • 临济说法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(二)

    四、临济佛教  生身佛教  临济义玄禅特色,大体上是在野自由人佛教,因而是彻底裸宗教,是极其普通人人生理想问题。乍一看,这种说法似乎很离奇,其实临济说无依道人也好、无位真人也好,归根...意思是脱离同神任何联系,用他自己话说就是直接作用(全体作用)。所以说,什么也不依附平常人,才是临济佛教主体、是他说法对象,这就是他常向人们称呼“大丈夫汉”,即一个男子汉意思。临济所关心,...

    [日本]柳田圣山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1242400.html
  • [日本]柳田圣山:临济说法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

      [日本]柳田圣山:临济说法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  [ 作者: [日本]柳田圣山著(吕有祥译)   一、意义所在   临济与临济禅   在中国佛教漫长历史发展中,临济义玄和他禅是...请义玄上堂说法镇州大檀越府主王常待,就是那时威振当地藩镇王氏的一族,他祖先是塞外胡族。所谓“府主”,不是正式官名,是地方实力头目通称。实际上,河北镇州这个地方是唐朝...

    柳田圣山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3648847.html
  • 无声说法:走向“学佛”之路

    生命像在纸上学写字,要端正规格才能给人看。   这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说法,这种说法常是无声,有时却比声音更深刻。   法譬如水,若江若河,能洗净众生污染心;法譬如药,药无贵贱,能治病即是...   无所求奉献,及为一切众生而修养自己言语行动,就是学佛。   佛陀教育不只是教我们如何了生脱死,更是教我们如何去包容人,不生计较。   学佛要修养到无论发生什么事,心中没有丝毫委屈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|证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2245133052.html
  • 智随法师答:婚姻不顺,可否相信算命说法

    我请教您一个问题,我有一个小兄弟,他长得挺好,挺诚实,几次在婚姻上失败,他女朋友给他找一个算命先生,他好相有点仙摇六摇就说,要她男朋友生日八字,说她们俩命中犯克,她们以皈依了净宗法师了,那位先生说不行,一个师父压不住,得上庙认四个师父才行,说他以是四世出家人,说她男朋友天生就是出家命,不办永远是没有结果,但是,她男朋友就是什么都不信,父母更不信,他家要什么就有什么,劝他念佛他根本不念...

    智随法师

    归依|法师|智随|算命|一个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3/20141736072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"三性三无性"说法,与龙树二谛有什么不同?

      赵朴初答:"三性三无性"说法仍然是以缘起性空论为基础,但以前龙树的"一切皆空"论只是就三无性一边说,瑜伽系则同时主张三性,而且详于阐说三性一边道理,它大量采用了有部"名相"(即术语)而加以组织来分析说明一切法类别和关系,特别指出在依他起中应当认识一切法都是识所变现,所谓"万法唯识"道理,这是中观系所没有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教常识问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6585310800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照你所说佛教关于有情组成要素说法,它是不是二元论?

      赵朴初答:大体来说,佛教把组成有情要素分为精神和物质两类,两者结合便是有情成立。佛教对此有一个专门术语叫做"名色Nqmar[pa"。名,是精神要素,即五蕴中受、想、行、识四蕴,也就是六大中识大;色,就是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物质要素。地水火风空诸要素,都不能单独生起,而必须是互相结合变化。简单地说,"名色"就是身心合成存在。从这方面看,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372110691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世界上风行所谓复制人说法,以佛教看法如何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科学再如何进步,纵然所复制而成的人,也绝对无法与被复制之对象百分之百圆满成功,在某些基因上、因素上、条件上、关系上是可以复制而成,换句话说,在四大躯体上或许可完成复制顺利。   但是在精神界就甚难复制而成,何以见得?因为精神界是无形无相,无有色质,不可捉摸之意境,焉能无中生有?精神界(神识)是无始劫来人人本具,非创造所能得也,若落入因创造可得精神界而得逞的话,这与外道创造论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121112933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,在理论上,虽然说过去,事实上就有些费讲,还请用浅说法证明。(顾凤英)

    问: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,在理论上,虽然说过去,事实上就有些费讲,还请用浅说法证明。(顾凤英)   李炳南答:钟与石,皆矿质,无情之物也。岂不闻汉书载‘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’。梵典载‘生公说法,顽石点头’。彼既能圣气感通,应响而首肯,何不能圆智而证道耶?如认为果不能已,试思木雕,泥塑,铜铸,纸绘等体,吾辈日对之膜拜胡为乎’更应知万法唯心,有心无境,空色不二,心境圆融,斯问题则迎刃而解矣。

    李炳南

    |析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035512814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这种说法,只能说明我们主观对客观世界反映,并不能说明唯识道理,因为照唯识家说法,也必须先有外界事物才有相分,有了相分,才有见分,换句话说,仍然是根境相合才有识发生,根与境都是离开识而存在,倒是识不能离开根境而存在。

      赵朴初答:唯识家主张六识之外,还有两个识--第七末那识(mana)和第八阿赖耶识(qlaya)。末那意译为"意",是第六意识所依之根,它有一个单纯作用,就是恒常不断地执持"我"思想。由于"我"思想,人们在接触外界事物时,便有爱憎、好坏、是非、彼此种种意识活动。阿赖耶意译为"藏识",它能保藏一切事物"种子"不使失坏。"种子"在这里是一个借用名词,它实际意义是能力,或者是潜势力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教常识问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6594410802.html